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南通市教育局授予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于2019年2月在学校原人文系、数理系、外语系、教育科学教学部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主要致力于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培养。目前学院在职教工88人,师资队伍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学院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大胆实践,取得较好成效,2019年在全校二级单位综合测评中名列第一。下属各系部、教研室先后获得各类荣誉,其中人文系获“江苏省教育先进工作集体”称号;数学与科学教研一室被江苏省总工会表彰为“学习型班组”、被教育部等十部委表彰为“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数理系、外语系获南通市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外语系获江苏省与南通市两级“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江苏省和南通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管理与育人示范岗”称号。
一、坚守初心,团结协作,健全师德建设
学院教职工始终坚守对事业的执着之心、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学校的感恩之心,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生为中心,勇于担当、追求卓越、务实创新、提振目标、扎实行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班子成员作风正派,凝聚力、战斗力强,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领导班子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建立了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民主权力的协调机制;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院改革发展、干部任免、人才引进、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师生利益保障等重要事项。2019年,根据学院办学规模的变化,年度内进行了两次教学岗位竞岗工作,为此研究出台了《教学岗位竞岗考评方案》,并按方案组织阳光操作,确保了师资竞岗分流的平稳,既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化解了师资结构的突出矛盾,又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教职工师范教育情怀深、大局意识强,乐于奉献。学院教师总量大,人员分布于不同校区,一批老师长年奔波于如皋(海门)与南通校区之间,尤其是2019年学校启用通州湾教学区,学院当年有近500名学生在通州湾求学,学院多名教师主动承担了教学区的管理、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50多名教师(其中不乏临近退休的资深教师)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队伍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师德典型:胡海舟教授在“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8最美高校教师”评选表彰活动中获得“2018最美高校教师”提名奖,江苏省教育厅网站曾以《人格之花的美丽绽放》介绍其事迹。2015年第31个教师节,学校网站推介的学校5位优秀教师代表中4位为我院教师。2018年第34个教师节,学校首届“德艺双馨教师”评选中我院5人当选(占全校一半)。2019年第35个教师节,学校网站推出学院“立德树人风采”系列报道,学院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梁文勤、吉智深、胡海舟等优秀团队和个人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事迹被推介。
二、巧借东风,激发内驱,促进教师发展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省高校品牌专业——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新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研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师范类专科认证试点等工作,各项工作要求高、担子重。学院提早谋划、高质量要求,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需求调研,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两轮修订,进行了历年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材料、试卷的整理归档,推动了校、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上线,努力发挥研究所、学术项目工作室、专业系部等组织的科研功能,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语文教育于2019年完成结项工作,小学教育作为学校推荐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得到充分认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通过专家论证,小教专业师范认证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学院通过各种举措,激发教师内驱,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能力。目前,专任教师队伍中,于国海老师领衔的“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群双元协同教改团队”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8人;南通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4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1人。2015年以来,专业教师主持各类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1项,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5项,在教师教育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较优秀的成果,其中北大核心、CSSCI 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语文符号学导论》《语文个性化教学》等专著10部。教师在各类教学、科研评比中获奖50多项。其中“四方协同 情能兼修 前后贯通——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在2020年学校教学成果评选中,学院推荐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南通方案”获特等奖,“指向卓越:小教专业学科教学论333教学体系建构实施40年”获一等奖,另有3项成果获二等奖,获奖数占全校50%。
学院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服务,设立有小学教育研究所、STEAM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并且与通州区教育体育局共建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中心,协同开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研究,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2018年9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专业4名师生远赴新疆克州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发挥个人特长与专业优势,开展汉语教学,帮扶创建克州职校社团建设,获得高度评价,许海燕老师先后获得“江苏教育援疆十大杰出支教教师”、“江苏教育援疆十大感动人物”等诸多荣誉,黄秋宇等3位毕业生获“民族团结使者”等称号。南通市启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学院5位专兼任教师为导师团专业导师。胡海舟老师指导多位特级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指导朱爱华、姜树华成长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立德树人,凝心聚力,引领学生成长
学院注重阵地建设,注重班集体建设。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紧紧以爱党爱国教育为抓手,充分利用好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团课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主阵地,通过收看收听、网络团课、歌咏比赛、朗诵比赛等不同形式,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人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与正确的“三观”。以各项富有人文性的活动,如书信大赛、曲艺大赛、舞台剧大赛、初教院院徽设计大赛、“书香教室”、藏族学生联谊活动等,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小学教育18(1)班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先进班集体;小教语文(本)17班获南通市先进学生集体。
学院秉持“学生为中心”理念,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学院工作的立足点,专注学生专业训练和发展指导。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八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小学教育组产生的135名一等奖中,小教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其中44个一等奖,获奖数在参赛学校中独占鳌头。2015年以来,在全国及省市儿童文学创作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省英语口语等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多次获得一等奖,各类获奖4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