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欢迎您!

“謇儿言之”双创实践小分队江海博物馆活动侧记

作者:刘依依 陈斌来源: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布时间:2023-02-12浏览次数:19

“大禹面对洪水的治理决心、猴王面对不公的抗争心态和精卫面对大海的执着勇气,正是江海文化中创新创意闯天下精神的鲜明体现,也反映了江海儿女千百年来百折不挠战胜自然的决心和迎难而上的精神……”,2023年春节前后,凡是前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的游客,都会被一批身穿志愿者讲解员红色马甲的年轻女孩所吸引,她们亲和的语气、灵动的眼神、娓娓道来的讲解,使得远道而来了解江海文化和张謇精神的游客啧啧称赞,并不时向她们提问并合影留念。这些年轻的志愿讲解员,正是我校首批七年制乡村师范定向生“謇儿言之”创新创业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

 

 

为响应“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建设号召,学校于2021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初中起点七年一贯制师范定向生”培养试点工作。为了让这批学习能力好、可塑性强的“娃娃兵”不仅在校内小课堂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在校外实践中提升活动组织能力,学校和南通市教育局着力从培养目标出发,以“来自哪个县市区,就沉浸到哪个地方的文化,最终成为热爱教育事业、服务乡梓文明的卓越乡村教师”为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从区域发展和文化特色出发,引导学生不仅要“书知识掌握好”,更要“实践做得好”、“思想觉悟高”,通过搭建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和资源,从入学开始,就将认知性、创新性、情怀性作为滋养他们思想成长的“三性”标准,把学习力、实践力和服务力作为陪伴他们一生的“三力”指标,为培养热爱教育、具有职业情意和全面扎实教学创新基本功的地方卓越乡村教师提供广阔的实现舞台。

南通市海门区是张謇故里,也是江海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不过千年,但在数百年的围垦建设和地方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江海文明和创业精神,在学校教务处的精心安排和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六位七年制乡村师范定向生在馆内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地方文化融入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江海博物馆秉承“弘扬江海文化、继承张謇精神”的理念,为同学们充分开放了馆内场地和文化资源,开展了“与文物面对面”系列主题活动,袁峰馆长更是近距离向同学们展示了珍贵的馆藏文物,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得到了“多方面、全角度”的学习。面对近在咫尺的文物,伴随着袁峰馆长的详细介绍,同学们享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灵魂的震撼,各式发黄的票根、精美的书扇面及隽秀的书法,让大家感受到了江海大地灿烂的历史文化,加深了同学们对江海大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先辈们创业精神的敬仰,坚定了他们主动切入地方活动,投身社会服务,融入家乡文化,继而扎根当地乡村教育事业的决心。

 

 

在馆校双方的组织下,整个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跟馆长近距离参观文物、对馆藏文化进行信息摘录、实地进行文物知识讲解。同学们也被分成了两组,交错进行所有环节的实践活动。藏品文研组活动给予大家系统了解文物的有效途径,通过摘录文物信息,同学们掌握了相关文物的名称、时代、尺寸及来源的信息,脑海里呈现出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切身体会到了馆藏文物的珍贵艺术价值。展陈宣教组活动则侧重于以讲解员身份向游客提供讲解及引导帮助。第一阶段是“博物馆初感受”。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以游客的身份参观了博物馆。随着讲解的深入,这些静静卧躺在玻璃柜中的文物,好似一位位见证江海文明的老先生,用自己甚至斑驳的外形,诉说着一段段前尘往事,让大家第一次沉浸式领略到了江海文化的无穷魅力。第二阶段是“我是讲解员”,由同学们亲身担任讲解员。大家在讲解词的理解背诵中,对江海文化传承脉络、特色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学们经过了前期能量积蓄,不再是对传统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是结合讲解实地的实物,有情有感有灵魂地进行理解和诵读。虽然讲解的内容比较多,但大家都默默地在家里、在馆内潜心记忆,钻研讲解技巧,默默地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某种程度上,这也正是同学们对江海文化“追江赶海,敢为人先”精神的一种行动诠释和精神传承。在不同的角色切换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实践体验,内心自然生发出身为江海儿女的自豪和作为家乡文化传播者的骄傲。

 

 

早在一百多年前,张謇先生就提出“大家爱国先爱乡”的理念。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可谓是“观江揽海,通古达今”。志愿者们纷纷表示,通过与一件件馆藏文物的近距离接触,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既锻炼了社会服务能力,更开拓了眼界、培养了文化自信,获益匪浅。作为本次活动的小组长,刘依依同学有着更深刻的实践体会。这次是她第一次带队参加实践活动,从活动前期的茫然失措,到后期的从容不迫,不论是成员的身份还是小组长的身份,都令她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她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后续将会更加深入地投身到实践活动当中。黄宋艳同学对讲解员身份的体验使她记忆犹新,从开始的磕绊背诵,到后来可以流利地向他人讲解,她内心充满了能传播江海文化的自豪感。葛嘉妮同学认为此次活动提高了她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活动协作中提升了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她将以更主动的行动投入到理论学习中去,以便今后更好地反哺社会。沈柯妤同学说,此次实践活动,让她感觉到师范生更应该善于学,乐于学,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以便开拓眼界,对接社会。龚高睿同学认为本次不仅收获了文物知识和讲解技巧,此次活动更是宝贵的实践经历和人生财富,她表示以后会更加关注实践活动。黄琪媛同学在藏品文研组活动中体会到了许多,她表示她从中了解了博物馆对藏品收录的方式和编号方式等知识,增长了见识,对璀璨的江海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活动过程中,副校长都樾、教务处处长张建平分别带队看望实践活动的同学们。都校长在感谢博物馆提供实践平台机会时指出,学校创办者张謇先贤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担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的号召,鼓励青年学子在活动中提升认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江海博物馆位于张謇先贤的家乡,在弘扬张謇思想和地方文化上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海门区的乡村定向生更应该借助这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接受社会教育,了解乡情民情,大力宣传江海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用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传达师范声音,在社会服务中彰显当代师范力量。张处长充分肯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他勉励同学们注重课堂学习,强化实践能力,认识到创新创业融入学科教学思维的重要性,同时也给定向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学生们能做到“了解、认同、弘扬”三步走,坚定“江海文化”自信,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起到文化引领作用。

 

 

 

    本次活动是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一次有力尝试,据了解,学校今后还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师的专业优势,继续深挖区域文化与学生专业成长的结合点,让更多的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走向社会,参与实践,为社会需求贡献自己的知识才能和青春力量。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拥有百廿办学历史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坚定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全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三全育人”工作和建设“十大”育人体系的新生态,积极探索“教育引领、校地共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实践教育新途径,为地方和周边的教育事业培养和输送更多知行合一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