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60周年,也是精神文明“南通现象”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20周年。3月22日下午,学前教育第一学院全体教职工和部分班级一起走进中华慈善博物院。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先秦时期慈善活动的萌芽,到当代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先贤张謇先生致力社会公益、兴办学校教育、开设贫民工场,到当代莫文隋、胡汉生、吴锦泉等的凡人善举,古往今来的慈善思想、慈善故事、慈善人物……装载于此,跨过山河,穿越人海,在流动的时光里,我们在慈善博物馆引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中华慈善世界,领略人性之美,沐浴博爱之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支持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志愿活动人人可为、处处可为,今后将传承先贤张謇先生的草木精神、牛马精神,但行好事,莫问是谁,为中华慈善事业贡献心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院将以慈博馆为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将慈善活动常态化,引导学生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引领,以新时代“南通莫文隋”为榜样,将慈善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紧密相连,与素养、道德和文明相伴共生,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