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欢迎您!

献礼通师高专第一次党代会 | 不忘初心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

作者:来源: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852

近五年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校师生不忘初心,奋发笃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内涵建设卓有成效。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深化教书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辅导员日常工作九个一和业务培训,开设 “读书分享会”“主题团课”“思政微课”等品牌活动;组织开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弘扬劳动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办好办活劳动实践课,充分发挥校民族交响乐团、各类学生社团的作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师范生师德养成。

优化学工队伍,提升素质能力。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所提出的“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的相关要求,配足配齐专职辅导员44人。为低年级配备班主任,形成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齐抓共管的育人育才队伍。

打造心理育人品牌,完善助学护学体系。构建心理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朋辈互助伴读”和“播种一粒生命的种子”两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减免学费帮扶、助学贷款通道、奖学金鼓励、勤工助学岗等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






办学条件升级扩容

2018年在校生7600多人,2023年在校生11000多人,增幅近50%。五年间,学校完成二期工程及其配套项目建设,新增占地面积88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三个校区的功能与布局进行优化,将初教院和管理学院迁入开发区校区,崇川校区保留学前一院和继续教育中心,如皋校区保留学前二院。图书数量由76万册,增至88万册,增幅为16%。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由5911万元,增至9869万元,增幅为67%。固定资产由8.92亿元增长至10.86亿元,增幅为21.75%,较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2018年,学校专任教师479人,其中教授27人;硕士262人,博士8人;研究生占比56.37%;双师型教师37人。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480人,其中教授34人,正高级人数增幅为26%;博士37人(在读博士19人);研究生占比72.29%;双师型教师197人,翻了两番多。学校现有省333、高校青蓝工程、市226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5人;省部级、市厅级教学名师5人;获批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





专业建设提质跃升

优化调整专业布局。适时淘汰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率低的专业,结合学校师资储备和地方经济社会状况,新增大数据技术、空中乘务、云计算技术等专业,专业设置总数由2018年的28个,增至32个。同时,学校积极推动专业集群发展,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被评为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大数据专业群正在建设中。

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在省市政府支持下,分别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学前教育的“3+2”专升本联合培养。创新开展与南通大学联合承担初中起点小学教育“七年贯通定向培养项目”,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及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青睐。2022年与南通理工学院合办“3+2”合作专业4个,对接本科层次的专业由师范专业拓展到高职专业。

大力推进课程教材建设。加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首批立项13门,2022年立项18门,目前都已经结项。获批“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4门,其中1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课程获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获批省重点教材立项建设1部,省优秀培育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1部,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4部。




人才培养喜结硕果

近五年来,学校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全国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一等奖2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8。获长三角地区师范生基本功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3项。积极参加省 “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取得突破性成绩。





科学研究持续提升

近五年来,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接连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今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面向基层实践的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与生成机制研究”立项,为专科层次师范院校唯一项目获批,高层次项目、成果持续突破。此外,学校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165项,科研到账经费163,出版专著13部,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核心期刊114篇。




数字校园赋能驱动

近五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导向,坚持应用驱动、注重实际需求,坚持标准运行、筑牢安全底线,以智慧校园统一平台为基础,以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数据治理和应用创新为抓手,构建了网络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扩充优化了校园网络,实现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建设了统一数据平台,改造了所有教室为智慧教室,升级了教务、学工等业务系统,依托校企合作,助推学校信息化发展,为打造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优秀会员单位”,学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获南通市委网信办通报表彰。




就业服务整体联动

近五年来,就业工作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与就业深度融合,通过讲活“就业理”、用活“就业例”、激活“就业力”,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荣获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学校。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并举,全方位搭建校园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开辟就业基地主渠道,先后在江苏、北京、贵州、广西、西藏、青海等省份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坚持全程引导,把握生涯规划主引擎,累计开展大型招聘会50多场,宣讲会100多场,举办100余场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提供岗位需求信息8万多,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覆盖1万余名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架构日臻完善。







初心如磐,使命光荣。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定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赓续百年师范文脉,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弘扬新时代通师高专精神,彰显通师高专人的报国理想和时代担当。在新一届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师范院校而不懈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