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欢迎您!

追寻红色足迹,淬炼党性修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赴长沙实境研修

作者: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南通教育文化研究所)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3

8月18日至8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教师赴湖南长沙,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淬炼党性修养”主题实境研修。从革命精神启迪到红色地标感悟,从历史文脉探寻到伟人足迹追思,全体教师在行走的实境课堂中厚植文化自信、砥砺育人初心、淬炼党性修养,为思政教育教学赋能。    

专题报告:感悟精神,汲取力量

开班仪式上,院长孙红兵强调了研修目的和研修纪律。研修活动从聆听韶山市政协委员彭靖老师的《碧水长流润湘中,韶山精神永相传》主题报告开始。她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的担当、韶山精神永相传”等几个子标题,结合中共党史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历程,讲述毛泽东及其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深入解读了韶山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等品质感染着每一位教师,大家认真聆听,记录感悟,分小组讨论。主题报告为后续的实境教学奠定好理论基础。



湖南一师:初心如磐,育人不倦

全体教师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沉浸式感受“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历史。这里是毛泽东、蔡和森等老一辈革命家早年求学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大家徜徉在青年毛泽东曾经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真实环境中,参观他求学时的第八班教室、寝室、作业、信件等,仿佛看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心忧天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身影,大家通过历史文物、图片与文献等与青年毛泽东进行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或驻足凝视,或伫立思考,仔细感悟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青春誓言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指示精神,更深刻认识了“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己魂”的重要性。


 

故居追忆:红色血脉,永续传承

全体教师来到毛泽东同志的故乡韶山冲,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大家鞠躬、瞻仰、缓步绕行,深切缅怀伟人。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红兵带领全体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誓言掷地有声。大家排队走进青瓦土墙的毛泽东故居,观看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展陈,看着伟人生活的简陋环境,不少人眼眶泛红,深切感悟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与坚毅,又体验了少年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豪情与革命追求。移步滴水洞后,大家聆听毛泽东在此生活、工作的一个个真实故事,在细节里深刻体会伟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大爱,也对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有了新的思考。


 

洲头抒怀:词韵激昂,使命在肩

橘子洲宛如一条巨龙卧在湘江江心,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巨型雕塑巍然耸立。站在雕塑前,老师们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齐声吟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伟人的胸怀和气势磅礴,豪情万丈的词句与眼前的景色交相辉映,令人感慨万千。大家拍照留念,定格情景,巍峨的雕塑、奔腾的湘江,都成为大家砥砺前行的精神印记,大家也更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岳麓寻道:文脉绵延,赓续初心

作为湖湘文化的象征,岳麓书院承载着千年文脉。老师们跟随教学老师缓步而入,穿过赫曦台,驻足讲堂、教学斋,了解宋代以来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精神特质对近现代历史的深远影响。每一幢建筑、每一块碑刻都仿佛在诉说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辉煌过往。这里培养出了左宗棠、谭嗣同、黄兴、毛泽东等栋梁之才。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让老师们深受启发,更加明确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育人实效。


 

五天的实境研修,紧凑充实,意义深远。老师们在红色沃土中汲取养分,在真实场景中升华认知。大家纷纷表示,要将研修所获转化为教学资源和教学实践,让思政课堂厚植家国情怀、增添文化自信、闪耀红色光芒。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成为推动思政课堂“活起来”、青春信仰“立起来”的新起点。全体思政教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